【記者洪凱音/台北報導】
金管會要求國內銀行進行壓力測試,彰化銀行昨(12)日表示,房貸業務有高達500億元的放款為公教員工房貸,截至目前都沒有逾放,彰銀對通過壓力測試深具信心。
國銀消金業務的房貸部位,可能因銀行壓力測試使得風險現形,瑞信證券日前的研究分析報告顯示,彰銀等四家銀行將首當其衝,可能影響明年獲利的17%到22%。
彰銀昨天聲明,2007年取得政府「全國公教員工房屋貸款」承作資格,兩年期間的承作量加上自行承辦的公教房貸,合計放款金額達500億元;由於公教人員工作、收入穩定,且理財偏向保守,放款兩、三年的時間都沒有出現任何逾放。
彰銀強調,房貸業務量占授信總額約28%,並未偏重;且放款擔保品鑑價在全國六個區營運處集中辦理,鑑估標準趨於一致,能有效控制鑑價風險,彰銀對企業金融、個人金融放款業務也均衡發展,在備抵呆帳覆蓋率優於銀行業平均的情況下,對通過壓力測試深具信心。
【2010-08-13/經濟日報/A19版/金融】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根據金管會規劃,國內銀行進行壓力測試的資本適足性認定標準將以現行巴塞爾協定為準,例如第一類資本是以4%而非歐盟的6%計算。這波測試結果,可能使銀行將授信移往風險較低的資產,高風險資產客戶可能受較大衝擊,甚至被縮減放款。
歐盟日前完成的銀行壓力測試,第一類資本設定為6%。金融海嘯後,國內金融監理機關也呼籲銀行提高第一類資本,金管會官員表示,台灣不像歐盟有金融信心危機,壓力測試的資本標準依現行巴塞爾委員會規定即可,現行規定銀行資本適足率下限為8%,第一類資本為4%。
官員強調,國內銀行大部分第一類資本都是普通股,少有次順位債,資本充實度比國外銀行好,不像國外銀行有不少第二類及第三類資本,壓力測試是協助銀行做體檢,以後銀行最好每年都自己做相關測試。
根據金管會規定,銀行必須在9月15日前完成壓力測試。銀行業者表示,這次壓力測試結果可能讓銀行調整授信資產部位。
以壓力測試情境之一的房價為例,這次情境設定將房價區分北、中、南等五個區域,當台北市地區房價下跌15%時,被視為嚴重情境,但高縣地區房價下跌25%才算嚴重情境。
當房價到高點,隨時可能往下走時,銀行就會把壓力測試的衝擊程度當參考,看那些特定區域房價已高,風險最高的授信等相關業務就可能面臨限縮。
壓力測試情境另一指標是經濟成長衰退,一旦經濟再度出現嚴重衰退,最不利的是出口為主的電子等產業,服務業衝擊相對小,因此當經濟情勢不佳時,銀行授信資產部位也會衡量各產業風險高低來調整。
銀行業者表示,過去銀行內部依新巴塞爾協定做壓力測試,不像金管會主導這次全面,因此測試結果對銀行來說是調整授信、資產配置的最佳參考,銀行將視測試結果降低高風險資產部位。
【2010-08-12/經濟日報/A17版/金融】